党建方面,推进教联总支改选及学校党小组建设,派驻党建指导员,将党小组建在教研组;
创建清廉教育及四级管理体制;
坚决治理好教育乱收费;
创建一批党建示范校;
实施“三净”活动:净校风、净学风、净廉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力争召开市级党建工作现场会,开展一系列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
五育并举方面,突出德育实效,联合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培育区级五育并举实验学校10所,为争创典型实验区积极努力;
积极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辅导站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智育水平,规范课程开设,规范作息及放假时间;
开展专项督查,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坚决减轻学生学业过重负担,小学起始年级必须坚持零起点教学。
强化体育锻炼,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打造一批区级学校体育特色,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提升美育素养,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
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必修课程,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争取成功创建国家劳动教育试验区。
加强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学前教育阶段项目建设方面
积极推进能源路、文正幼儿园二期等6所幼儿园新建任务;
利用2020年中央支持学前教育发展项目资金1679万元完成人民幼儿园、育才路幼儿园及其他8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任务,确保新增学位2600个;
利用2021年中央支持学前教育发展项目资金2059万元完成1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任务;
利用 2020 年中央支持学前教育第二批奖补资金440余万元完成录播教室及设备购置,为幼教联盟提供基本条件。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档案整理为重点,启动文正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创建市级示范园工作,消除公办幼儿园空白乡镇。
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建设方面
持续推动红旗中学等6所中小学项目建设及教师补充工作,力争2021年秋季全部招生,新增学位18320个;
完成人民中学扩建任务,在已新增学位 800人基础上完成 1100个学位建设计划,解决人民中学南校区(原实验三小)大班额问题,并进一步彰显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优势;完成淮阳三小段庄校区(原大连乡段庄学校)的改扩建任务,增加学位800个;
积极利用改薄资金、危改资金、装备资金新建、改扩建学校,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完成教师周转房、教师保障用房建设任务。
高中阶段项目建设方面
积极利用2021年薄弱高中提升改造项目资金1262万元改扩建陈州高中,新建综合楼一幢可增加教室40个;
积极推动淮阳区职业中专升格为大专院校,另再规划筹建一所职业教育学校;
积极利用原冯塘职业高中闲置校舍,拟投资5000万元打造成全区第一个公办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
校长队伍培养方面,校长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要适当兼课,听课、参与教研活动不少于30次。
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及能力提升培训,致力培养一批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教育家,并储存后备校长干部。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严禁学校自行聘用编外教师;
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
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根据全区实际需求实施招教、“特岗计划”、全科教师招聘等工作,保证每年有较高的教师补充率;
继续开展占用教师编制清理工作,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使用的公办教师于2021年7月31日前全部返回,民办普通高中使用公办教师的,其使用公办教师总人数的35%于2021年7月31 前返回公办学校;
加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机制,积极选拔抽调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缺编偏远乡镇学校支援教育教学工作,逐年提升教师交流人数,缓解农村学校体、音、美等学科紧缺的状况。
建设好2021年度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50所,打造50个乡村温馨校园;
提高装备水平,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及消耗性实验材料等配备实行定期更新补充;
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今后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实行乡镇内校际间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每所优质学校对口帮扶3至5所薄弱学校,由乡镇中心校结合实际稳妥推行;
深化学前教育办园模式改革,以城区优质幼儿园为依托,利用区实验、文正两个幼教联盟进行理念引领、竞赛评比、对口帮扶,促进县域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继续实施“五大特色课程”:汉字工程、经典诵读、校园足球、大课间操、劳动教育,使常规业务出新、创新业务出彩、特色奖项不断;
推进“互联网+”发展工程,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现校园互联网全接入,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全覆盖;
加强数字教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开展2021年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
建立培育3至5所人工智能实验校,力创人工智能实验区。
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完成9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依法加强对民办园收费项目和价格监管、审批、报备制度,完善公办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适时合理调整,坚决抑制过高收费;
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
加强课后服务和培训机构管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开展不同特色的课后服务;
规范校外培训,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在审批一批合格机构外,开展整顿、取缔、整改专项行动;
加强安全管理,配齐配强专职保安、校医等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推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做好营养餐及学生饮食安全工作;
做好校方责任保险工作,化解校园风险;
重视家庭教育,组织开展3次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转变家长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