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5 15: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周口市 移动
浅论春节“就地过年”
春节,千百年来被赋予了团圆的意蕴和内涵。回家过年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情结。进入腊月,身在异乡的游子就盘算着何时回家,怎么回家。
然而,今年的春节暗藏着“凶险”:多地开始出现散发新冠肺炎病例,疫情再一次牵动每个人的神经。怎么办?“就地过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务工人员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留在务工地过年。
多地响应发出类似“工作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是一种善意疏导和提醒,是防范疫情传播风险的必要之举。“就地过年”没有例外,无论是外来务工者,还是城里人,都要顾全大局,积极响应。2020年我们抗击疫情的经验表明,人员不聚集、少流动,是控制疫情的法宝。
“就地过年”要保障“留守者”生活必需品和春节用品的供应。春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享受美食的节日。购买鸡鸭鱼肉,准备各种零食,置办年货是每一个中国家庭过年的重要环节,也是过年仪式感的体现。面对很多务工人员“就地过年”的新形势,当地政府一定要未雨绸缪,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节日生活物资,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及时备好各类年货。
“就地过年”要想方设法满足“留守者”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春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寻找乡愁的节日。“就地过年”并不难,难的是在万家团圆的时刻,独在异乡的“留守者”如何安放好乡愁,如何排解孤独。有网友在朋友圈发求助:“春节不回家过年,有收留的么?”很多地方在这方面做了功课,不少做法都值得借鉴,比如有的工会组织开展送年货、送年夜饭等送温暖活动,有的民营企业打算为留守员工派发压岁红包奖励,还有的公司老总打算组织留守员工在周边进行古城游、乡村游等一日游活动……多些走心的活动,才会抚慰“就地过年”人的思乡之苦,让他们过一个平安温馨的春节。
团圆是最浓的年味,也是每一个在外地打拼的人一年到头的心头暖、梦里盼。好在现在通讯方式越来越便捷,春节期间,异地过年的人们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的方式与家人、亲戚等进行“云团聚”。
亲人异地,防疫同心。欢乐祥和的春节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各自平安就是深情的祝福,网上团圆也有浓浓的年味。待到疫情散尽时,相聚言欢味更长。
(粮食局王启海 雷德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