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0年,一个颇为跌宕的年份,注定会在史册里留下深深的刻度。2020年12月31日,随着2020年度周口“十大新闻”入选作品一一揭晓,2020年度周口“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据了解,由周口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2020年度周口“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于2020年12月28日正式启动,2020年12月31日结束。备选的16条新闻事件都是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生在周口各行各业、各战线、各领域,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群众满意度高,并经新闻媒体集中重点宣传报道的正面典型新闻事件。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周道客户端、周口日报微信公众号、周口晚报微信公众号,选出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10件重大新闻事件。
“十大新闻”评选期间,全市各界人士踊跃参与,特别是在外地周口人非常关注。留言中透露出对家乡发展的称赞,对周口明天的期许!
透过周口“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可以看到我市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的伟大事业。就拿周口“豫货出海”内河航运集装箱航线组网完成这一新闻来说,彰显了我市“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城市定位,标志着我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融入“双循环”这一新发展格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这不仅让全市人民坚定前进信心,明确发展方向,点燃奋斗激情,鼓足实干劲头,更为“大干快上三五载,请君再看周口城”而凝心聚力。
最终评选出的2020年度周口“十大新闻”是: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周密制定防控措施,多方筹集防控物资,全市人民众志成城阻击疫情,疾控工作者发挥疫情防控主力军作用,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投入确诊病例救治工作,为稳定我市疫情形势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3月8日24时至今,全市无新增病例。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当好主心骨,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主动作为、逆行而上,共同守护住了千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交出了一份全民抗疫的完美周口答卷。
截止到2020年11月30日,周口市88.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退出贫困序列,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一起打,扎实推进复产复工,大力推进稳岗就业,实行点对点帮扶,开通返岗就业专列专车14趟次、省际包车430多辆次,打通了“返岗复工安全通道”。截至10月底,全市完成有培训意愿且符合受训条件的27.54万名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安排公益岗位6.77万个,实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7.95万人,较去年增加2.36万人,务工返回贫困劳动力7667人,再就业安置率100%。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部署要求,2020年9月7日,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周口市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武国定致辞。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主持会议。市领导丁福浩、李云、吉建军、路云等参加相关活动。
刘焕鑫在讲话中对河南省和周口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非常受教育、非常受鼓舞、非常受震撼,有了新启发、新收获”。他说,周口市作为农业大市,贫困县多,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但农田建设抓得实、走在前。通过贫困县统筹整合资金等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连片打造了7万亩“五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提高了项目综合效益,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
2020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牢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86.86亿斤,首次跨越185亿斤台阶,稳居全省粮食总产量第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周口调查队抽样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经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核准,2020年,我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061.82万亩,比上年增加3.62万亩;粮食平均亩产453.14公斤,比上年增加7.9公斤;粮食总产量为934.30万吨(186.86亿斤),比上年增加21.6万吨(4.32亿斤),增长2.0%,扭转了自2016年以来我市粮食播种面积持续下降的趋势。
2020年9月25日,周口中心港至盐城大丰港、上海港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至此,周口港开通了至连云港、盐城港、淮安港、太仓港、上海港5条集装箱航线,连通了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标志着“豫货出海”内河航运集装箱航线组网完成,使河南全面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有了更加开阔便捷的开放通道。
2020年9月25日,由中国港口协会、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全国港口行业多式联运大会在我市举行。大会以“加快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为主题。来自港口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港航企业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汇聚周口,共同探讨中国港口行业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大会举行了主旨演讲与政策解读活动,部分专家学者聚焦加快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分享了各自最新的实践研究成果。会议期间,举行了周口市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全市共签约项目17个,主要为临港经济产业项目,总投资189.7亿元。
2020年11月28日至30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20第一届周商大会在周口举办。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新周商、新周口新跨越”。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周商代表汇聚一堂,联络乡情,增进友谊,共话使命担当,共谋未来发展。
知名周商代表、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向大会发来贺信。周口籍著名服装设计师、国际名模、影视明星、Maryma高级定制品牌创始人兼艺术总监马艳丽,带领她的专业团队,举办了“尚”善若水 蝶变周口2020第一届周商大会时装秀专场演出。大会还举行了周商代表参观考察活动、周商展品展示展览活动和周口重点招商产业发布暨项目签约活动。
2020年9月27日上午,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周口中心城区数千户市民乔迁新居,搬进“高大上”的崭新住房,平添了几多幸福与自豪。中心城区4358套棚改安置房正式交付使用,这是2017年周口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启动以来首批集中交付的安置房,标志着中心城区棚改安置房项目即将全部竣工,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市委书记刘继标、市长丁福浩等领导同志满怀兴奋,向群众代表发放新房钥匙,向乔迁新居的群众表示祝贺、送去祝福。
时庄遗址位于淮阳区时庄村,是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包含有龙山、春秋、汉唐时期遗存,其主体是以夯土墙围合的龙山时期遗存。2019年4月,淮阳四通镇时庄村准备在村南头建厂房时,通过前期考古钻探,发现此处距今大约4000多年历史。2019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对遗址重点区域进行考古发掘。
时庄遗址,经初步判断可能是古时的粮仓。如果判断无误,这是已知最早的粮仓城邑。时庄遗址发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本报报道后,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国内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考古中国”发布五项重大考古新成果,时庄遗址为其中之一。2020年12月5日,河南淮阳时庄遗址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召开,20多家研究机构的50多名国内权威专家学者一致认同该遗址为距今3700年至4000年的断代判断和为仓储功能遗址的结论。该遗址的发现,对于4000年前的人类社会分工、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周口民用机场项目自2017年9月启动以来,整体进展顺利,先后完成了选址报告上报评审、临时气象观测、军民航协调等一系列工作。2020年1月19日,国家民航局传来消息,同意将刘振屯场址作为推荐场址,标志着选址工作圆满完成。
据悉,周口机场位于河南省淮阳区境内,一期工程将建成1条长度2800米,宽度45米,4C级跑道,1座18000平方米的航站楼及停车场。该机场属于国内民用支线机场,主要服务于周口市及周边区域的民用航空运输需求以及公务飞行、通航农林作业等通用航空飞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