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7 05:2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移动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之第九讲
家长与老师的界限问题的讨论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啪啪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根据视频内容,学校教师要求这位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而家长认为,自己承担了本该属于教师的工作,退群是对这一问题表示不满。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一时引起热议。
某位家长直接声讨老师:
*老师!你因为几个孩子没有按要求带2个田字格本子,就让他们站在讲台上,你考虑过这些孩子内心的感受了吗?有什么问题不能跟家长沟通吗?不知道你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你以为你羞辱的是这几个孩子吗?不是!作为一名老师,你羞辱的是中国教育,作为一名教职员工,羞辱的是淮阳实验小学的颜面,本应为人师表,却表现出另孩子们恐惧和憎恶的一面,你小的时候你的老师也是对待你的吗?但凡手里有那么一丁点权利,也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威严,连6、7岁的孩子也不放过!我宁愿我的孩子做一个文盲,也不欢迎你这种老师来教育我的孩子! 因为她从你身上只能学到人类丑恶的一面!
其实,两则新闻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和家长配合过程中,有人越界。假如有人越界,就会破坏双方应有的融洽关系。
有些老师想回到过去的那种师道尊严的时代,有些家长想回到任意指责老师的时候,那些都已经成为历史!我记得普京曾经讲过一句经典的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良心,但要想回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脑袋。”我们只能在现在的条件下,建立新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和家长的关系管理,可以借鉴“合伙人”理念——基于共同的愿景,各司其职,扬长避短,最终实现双赢效果。合伙人之间最关键的是建立共同愿景,发挥各自优势,尽早处理分歧,明确工作角色。对照一下,家长和教师有共同目标,即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中各有优势,不能互相替代。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分歧和明确工作角色。
要解决分歧,首先应定义好双方的工作职责,并留给对方必要的、不被轻易打扰的空间。教师的要归教师,如批改作业;家长的要归家长,如课后督促。规矩也要早立,如山西太原教育部门近日就明确规定: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布置学生难以完成,看似给学生布置,实则给家长布置的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规定公布后,得到众多家长点赞。其次,管理方式要精当。例如,有的学校开发了交流平台,把家校交流的方式用平台进行结构化,避免出现七嘴八舌等失控现象。也有一些教师对家长群约法三章,只发通知不要回复和互动,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在家校互动中,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理应主动作为,成为家校协同育人的主导者、促进者。
当然,家校之间有必要再增加一份互信互谅。有的事情教师请家长参与,是为了确保家长的知情权和决定权,这其实是一种进步。同样,有的教师可能发现“矫情”的家长增多,但从侧面也说明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度提高了,甩手掌柜少了。总之,我们不要指望好妈妈替代好教师,也不要指望好教师包办好教育。家长和教师是合伙人关系,大家目标一致,理应团结协作,然后和气生“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