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黄河文化,传承多彩非遗
摘要:泥泥狗是淮阳特有的名片,目前淮阳区政府大力支持泥泥狗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泥泥狗研学交流基地,弘扬家乡优秀传统文化。此次研学,主要是通过非遗研学交流,使淮阳学子迈出了解家乡文化的第一步,从而弘扬家乡泥彩塑文化。为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家乡泥彩塑文化。七月十七日上午,“讲好黄河故事,传承多彩非遗”实践团组织大学生前往泥泥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述章先生的工作室进行研学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身边的大学生了解国家非遗泥泥狗当前的发展状况,学习泥泥狗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感受国家非遗泥泥狗的独特文化魅力。让当代的大学生不仅简单的知道淮阳当地的非遗,而且知道身为国家非遗泥泥狗的传承情况、发展趋势、制作工艺和销售方式,使得大学生更加了解非遗所面临的问题,并次结合时代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使得非遗文化更好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实践团提前联系了国家非遗泥泥狗传承人许述章老师,并表明此次研学的目的,各实践队员积极联系在淮阳的大学生并邀请他们一同前去研学交流,同时实践团也邀请到了淮阳广播电台的记者一同前去。此次研学环节分为许述章老师讲解泥泥狗文化和实践队员提问两个方面。在工作室中,许述彰老师为实践队员详细讲解了泥泥狗蕴含的多彩文化、泥泥狗面临的发展现状和泥泥狗制作的工艺特点。许述章老师讲到,泥泥狗的形态多代表远古人民强大的生殖崇拜,“人面猴”代表生殖崇拜,“猫拉猴”的寓意是部落内部打破近亲结婚,同其他部落通婚繁衍后代。在许老师介绍泥泥狗制作工艺时讲到:“泥泥狗的取材多为当地的黄胶泥,制作方式分为三种:模具、模具加手工和纯手工;上色是以黑色为底色,在黑色上再施以红、黄、绿、白色,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形态多为抽象,图案以点和线条为主进行勾勒,体现远古时期的图腾文化。”在许述章老师口中了解到,泥泥狗生产为家庭作坊,从事泥泥狗制作的的人员越来越少,从当时鼎盛时期的十几个村庄几乎每家每户都做到泥泥狗,现在只有几户人家制作。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泥泥狗作为玩具已经不占有市场,现在购买泥泥狗的人们多注重的是其身为国家非遗的内在文化价值,由于外地人对于泥泥狗所知甚少,泥泥狗的销量堪忧,致使许多泥泥狗制作人多去选择可以糊口的行业。
在提问环节,实践队员问到泥泥狗的传承问题时,许述章老师说到,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迫于生活的压力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到泥泥狗的制作中,同时泥泥狗多为家庭作坊,而且多在农村,这也为泥泥狗的传承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泥泥狗的网络销售,由于许多人对于泥泥狗不是真正的了解,也不愿意去购买,现在的泥泥狗的销售多为外地固定的销售合作和博览会上的销售,泥泥狗的宣传销售需要开辟新渠道。泥泥狗在传承的同时也做了相应的改进和发展,现在泥泥狗制作通过烧制之后可以保存的更好,在上色方面,保留了黑底的传统,不再局限于规则的红黄绿,而是通过这些颜色的衍生色来突出泥泥狗的抽象形象。
泥泥狗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从许述章老师的讲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手艺人的艰难,体会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不易。随着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非遗+研学”这种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同时,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也应满怀热情,为弘扬家乡文化而努力奋斗。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8/1626605853938134_905.jpg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8/1626605853942116_404.jpg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8/1626605853944145_337.jpg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8/1626605853946633_295.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