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长久远
摘要: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强调“文化自信”的中国人开始探寻各种途径保护、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参与到本土文化的发掘中来。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泥泥狗是淮阳地区闪亮的名片,为了进一步讲好黄河文化,实践团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为讲述泥泥狗的“前世今生”。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践行“河小文”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研学交流项目。七月十四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讲好黄河文化,传承多彩非遗”实践团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阳光幼儿园开展关于“国家非遗进校园”社会实践活动。
为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实践团对泥泥狗讲解内容进行探讨与完善并为幼儿园小朋友购买了相关的学习用品。活动伊始,实践团向小朋友介绍了自己并介绍前行目的,获得了小朋友的热情支持。为了呈现较好的课堂效果,实践团以小朋友们喜爱的上课方式进行了此次讲解。实践团自我介绍环节结束后,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小朋友进行了互动。为了让小朋友进一步感受家乡泥塑文化,实践团将所带的泥泥狗传到小朋友手中,让他们仔细观察并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去讲述泥泥狗的特征。在问及到小朋友们观察到的特征时,回答都非常积极,有的小朋友说有许多花纹,有的小朋友说由许多颜色构成,还有的小朋友说他的形状多样等等。每一位小朋友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在讲述完泥泥狗之后,实践团为小朋友发放了奖品,鼓励他们去更多的了解家乡文化。
实践结束后,实践团与小朋友进行合影道别,有的小朋友则表示长大之后一定要做很多很多泥泥狗。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梦。
一天的观察与学习带给实践团许多启示和思考,非遗课程进校园,能有效的拓展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目标所向,是学校开展丰富教育活动的保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同时,非遗文化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图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靠的不仅仅是手艺人、政府,还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文化传承的希望,我们要教导好每一位孩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中国人。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4/162627806279464_534.jpg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4/1626278062799901_866.jpg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4/1626278062800979_744.jpg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4/1626278062827840_844.jpg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4/162627806288722_985.jpg
http://pic.huaiyangnews.com/pic/20210714/1626278062931549_968.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