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ln0108
发表于 2020-11-25 08:42:31
zhaln0108 发表于 2020-11-25 08:40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最明智的做法是同老师亲自沟通交流一下,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相互多些理解和宽容,对大家都好
zhaln0108
发表于 2020-11-25 08:48:31
动不动有一点不顺心就在网上发帖发泄怨气是不理智的,解决不了问题的!家校携手、团结合作,才能教育好孩子
行鸿爱教育
发表于 2020-11-25 10:11:08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之第十九讲
惩罚与施虐的区别
惩罚是依据相关的规定与条例,做出的符合情理的处罚,是“爱”在先,“罚”在后,重点是改正,是有限度的,目的是让受罚者改正自己的错误!正确的处罚会让受惩罚者心里服气,事后改正,罚后感激!
施虐是为了出口气而进行的处罚,无“爱”有“恨”,重点是“罚”,是无限度的,目的是让惩罚者出口气!错误的施虐会让受惩罚者心生怨气,事后乖张,虐后报复!在去年就有一位学生在成年后暴打老师的新闻!网友都说:违背师道,丧失人伦!我看了这则新闻,只是叹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是当时老师的“施虐”,造成了今天他的“挨打”!如果当时老师能讲得清楚,说得明白,打前,学生服气;打后,自然不会有怨气!既无怨气,会遭到今日的暴打吗?
略举一例我进行的惩罚:
一次我在检查作业时,发现有一位同学的作业未按时完成,他把原因讲出来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四句话:第一句:普林斯顿大学的开学第一课——曲别针的多种用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找出曲别针的用法,以此来告诉学生,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一条走不通,可以选择另外一条。第二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第三句话:西点军校的“没有任何借口”。第四句:人生没有绝路,只是没有找到下一条。最后我才问学生:你有没有办法去完成。学生说:“有”。我再问:该不该受惩罚。学生说:“该”。我用戒尺打一下!我问:“全班同学,以后你们再遇到事情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做没有?”学生回答:“知道了”。我说:“感谢这位同学给你们上这一课,这一课是本周最重要的一课。”学生在掌声中回到座位!下课后,还来到我身边呆一会!道理讲通了,学生心里自然毫无介绨!我借题发挥以此事打开学生心窍,打开全班学生的心窍(言开窍,窍开慧长,慧长事成)!这样做,老师还会挨打吗?
不单单老师“施虐”,会遭到报复;家长“施虐”,同样也会受到报复!孩子仇恨家长的新闻,也不少了!想看自己可以查一下!
但现在有些家长把老师的“惩罚”,认作“施虐”;有些老师把“施虐”当做“惩罚”。也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施虐”,当作“惩罚”。这都是不对的!我希望家长与老师都要好好的读一读,上面的话,对孩子要正确的“惩罚”,而不要错误的“施虐”!
附一:
我有三不惩罚:
一,好坏不分的孩子,不惩罚!(有一次一位学生抄别人的作业同桌提醒,他反而怨恨同桌,我问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吗?你该感谢你的同桌,还是怨恨?该名学生回答:“不知道”。我说:好,不明事理的学生我不教!你下去吧!三天后,学生找我说:“老师,你教我吧!我知道自己错了”。我说:“好,既然你明白事理,我就继续教!”)
二,在讲完道理后,不明白的不惩罚(我在讲完道理后,明白道理了,我就在问一句:这一戒尺,该不该敲!学生说:“该”。我敲一下!很多人就该有疑问,学生既然明白了,又何必多此一举!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十分必要,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他以后就知道,我犯错误,付出的代价很大,这样他就不敢再犯错误!长大后,再想犯错误时,自己心里就有个衡量了!如果不敲一下,他就会想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走到社会上,就会犯更大的错误。那时再想挽回,晚了!)!
三,家长不认可的,不惩罚(事前与家长做好沟通。明白事理的家长,很好!如果你遇见不明事理的家长,你麻烦可大了!所以尽量给自己少找麻烦!)!
zhaln0108
发表于 2020-11-25 10:46:40
家长和老师多沟通,相互理解和包容,齐心协力教育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长大!
弯弯的月亮
发表于 2020-11-25 10:47:14
现在的老师真难啊
行鸿爱教育
发表于 2020-11-26 05:40:24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之第二十一讲
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良性循环指的是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好。恶性循环,指的是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
先讲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输家全输。
人活着,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状态,要么是恶性循环状态。这两种状态往往是分离的,不可能是同时的。也就是说,人要么生活在良性循环状态,要么生活是恶性循环状态。一个人之所以越来越成功,是因为进入了良性循环;一个人之所以越来越失败,是因为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母子情深》和《父爱之舟》,其实这两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循环——良性循环!《母子情深》讲的是:母爱子,子疼母,爱之深,疼之切;《父爱之舟》讲的是:父疼子,子报父,疼之切,报之厚!我借此讲三个循环:良性循环、恶性循环、以及怎样变“恶”为“良”,并且让孩子们都做了表演。孩子们都明白了什么是良性循环,什么是恶性循环,以及在自己遭遇恶性循环时,怎么变“恶”为“良”!明白了良性循环是双赢,恶性循环是双输,变“恶”为“良”是把双输为双赢,变“良”为“恶”是把双赢为双输,孩子们都做了正确的选择,并且准备给各位家长做汇报演出!
人生不是一条光明大道,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时候。在阳光灿烂的时候,要大步向前;在阴雨连绵的时候,要及时转向!
祝福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祝福各位家长都因孩子的成长而快乐!
祝福祖国因孩子的成长而更加繁荣富强!
酸辣粉
发表于 2020-11-26 06:49:23
我的观点,可以罚但不能在课间罚,这种罚不能是体力也不能是课间妨碍学习为代价,动不动让学生站在门口,那么请问如果是你们的孩子?这节课是不是就拉下了? 有空的时候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训一下没问题,但要注意方式,极个别孩子特别闹腾得我支持罚!